电脑配色的Kubelka-Munk理论及其局限性
Kubelka-Munk理论,一项1931年提出的理论,起初并未广泛应用,直到1958年在纺织印染行业才取得成功,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被印刷行业采纳。计算机配色系统,如美国和日本的开发,大多基于此理论。
美国、日本等国家开发的计算机配色系统,基本上仍采用这个理论。
KubelkaMunk理论是一种描述不透明介质中光线散射和吸收的数学模型。在计算机配色中,KM理论被用来预测色料的混合效果。然而,KM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如它假设色料是均匀分布的,且不考虑色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颜色的影响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理论或方法进行修正。
例如:可以连接称量系统,将称量误差降到最小;再现性提高,若工艺流程为连续式,可在印品上设置印品质量监视系统,当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时,就会立即停机,减少不必要的浪费。
色浆的建立;(2)基础漆数据库;(3)颜色配方的预测;(4)验证颜色配方的效果;(5)确定最终的颜色配方。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主要用于Kubelka-Munk理论。K/S=(1-r)2/2r 式中,r是反射率,K是吸收率,S是散射率。
核心作用:决定配色精度的关键,影响配色的准确性和实用性。重要模型:色料混合模型中,KubelkaMunk理论尤为突出。该理论源于对透过浓雾光线的研究,确立了反射率K和吸收系数S之间通过指数关系表达的公式,为颜色的精确模拟提供了重要工具。
印刷和Photoshop的调色或者说配色有什么不同?
综上所述,印刷和PHOTOSHOP的调色或配色在调色原理、操作流程和色彩控制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这两种方法,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。
调整方式不同 Lab调色:明暗和颜色可以分开调整。RGB需三色调整,比较复杂。色域不同 色域广:由于LAB颜色模式的色域最广,因此将RGB或者CMYK颜色模式的图像转换为LAB颜色模式,不会丢失任何颜色信息。 RGB模式是显示器的物理色彩模式。
同一墨水在不同材质上的颜色是不一样的,比如油黑墨水在喷绘、板纸和金属上会呈现不同的黑色,很难协调。 所以样品!这是经验!老道的设计都会有样品做对照,设计是有针对性的,针对最终的印刷物材质,会调整颜色的浓淡和对比度。方法四: 比较高级的是潘通色卡和ICC配色系统,太高级我也不是很了解,请自行网络学习。
颜色模式有什么区别如下:RGB颜色模式 这是Photoshop中最常用的模式,也被称之为真彩色模式。在RGB模式下显示的图像质量最高。
电脑配色Kubelka-Munk理论及其局限性
Kubelka-Munk理论,一项1931年提出的理论,起初并未广泛应用,直到1958年在纺织印染行业才取得成功,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被印刷行业采纳。计算机配色系统,如美国和日本的开发,大多基于此理论。
通过对K-M理论的一系列推导,给出了适于配色计算的函数最简形式及其导数形式:K/S=(1-r)2/2rr=K/S+1-[(K/S+1)2-1]1/2式中r代表波长下的反射率;K为吸收系数,代表在无限厚的平面介质中,扩散照明光入射后,微元厚度介质层对光的吸收率;S为散射系数,代表微元厚度对光的散射率。
KubelkaMunk理论是一种描述不透明介质中光线散射和吸收的数学模型。在计算机配色中,KM理论被用来预测色料的混合效果。然而,KM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如它假设色料是均匀分布的,且不考虑色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颜色的影响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理论或方法进行修正。
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配色系统
品牌型号:iPad(第 9 代)系统:ipadOS 17 ipad第9代是苹果公司于2021年9月15日发布的平板电脑。搭载A13仿生芯片,有两种配色:银色和深空灰色。采用了白色前面板和非全贴合屏幕,外壳采用100%再生铝金属。
系统:iPadOS 11 ipad7和8的区别:芯片理器不一样:ipad7采用64位台式电脑级架构的A10Fusion,是嵌入式M10协处理器;ipad8采用64位台式电脑级架构的A12仿生,拥有神经网络引擎。重量不一样:ipad7重量是493克(09磅);ipad8重量是495克(09磅)。
A14仿生芯片:第4代iPad Air搭载了苹果最新的A14仿生芯片,采用5纳米制程工艺,相比iPad Air 3的A12仿生芯片,CPU性能提升40%,GPU性能同样提升40%。新一代神经网络引擎:A14仿生芯片还配备了新一代16核神经网络引擎,每秒可处理11万亿次运算,机器学习性能提升70%,带来更加智能的使用体验。
性能配置:- 芯片:搭载A15仿生芯片,基于5纳米设计,CPU性能提升50%,图形性能提升30%。- 神经网络引擎:拥有16核心,实现机器学习能力。影像系统:- 前置摄像头:1200万像素,4纳米光圈,120度广角,支持4k60帧HDR拍摄,支持电影效果模式和低光拍摄。
测色及电子计算机配色目录
1、电子计算机测色配色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色彩合成与颜色混合理论,结合色度学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的。以下是关于电子计算机测色配色原理的详细解 色彩合成与颜色混合理论 配色的基本原理是以色彩合成与颜色混合理论为基础。通过不同色料的调和,可以得到所需的颜色效果。
2、《电脑测色配色》: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颜色的测量与配色。《印花制版CAD》: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印花图案的制版。《染整工艺设计》: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染整工艺方案的设计。设备与质量控制课程:《染整设备》:介绍各种染整设备的结构、工作原理及操作维护。
3、配方库功能,可以将工厂正确的配方输入电脑中储存,避免实物样品储存中的变色、沾污等问题。
4、《电脑测色配色》:教授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颜色的测量、分析与配色,是现代染整技术中的重要环节。《印花工艺》:讲解印花的基本原理、方法、设备及印花图案的设计与制作。《印花制版CAD》: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印花版图的绘制与制作。
5、打开电脑桌面,点击屏幕底部菜单的火箭标志“LaunchPad”。点开之后会看到电脑上的各种软件和应用。点开“LaunchPad”后再选择“Other”。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软件,而是一个软件的集合,里面存放了一些系统级的实用小工具。点开“Other”小软件集合之后,点击“数码测色计”。